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

宋货郎: 第一百一十四章 彻夜不眠制神药

    马大果然没有食言,一天一夜脚不停步,果然按着柳青给的地址寻到了李郎中,并于第二日落日之前将李郎中从青溪城中接了回来。
    见到了柳青,李郎中赶忙解释道“柳掌柜,不是我不用心诊治,只是芸儿的病我实在是无能为力啊。”
    柳青道“这个我全都知道。我这么着急忙慌地请你回来,是有一件要事。这本药书你见过吗?”
    说着,柳青将那本破破烂烂的《齐民药书》递给了李郎中。
    李郎中接过一看,不禁呵呵笑道“柳掌柜,这本破书是方掌柜拿回来的,我当时翻了翻觉着都是些常见的方子,料想应该没什么用,也记不清放在哪里了,你们怎么又把它翻出来了。”
    柳青问道“李郎中,这本书你当时可否仔细研读,这上面极有可能有治瘟疫的方子。”
    “什么?治瘟疫的方子?”李郎中惊讶地说道。
    李郎中像拿着一块宝玉似的重新审视手中的这本有些古怪的药书,大致地翻了翻,说道“这样吧,老朽今晚就是一夜不眠,我也要好好地将它细读一遍,绝不漏过一字一句。”
    李郎中居住的那间屋子果然灯火彻夜未息,直到日头高起,李郎中才满眼血丝地从房中出来,脚步橐橐地向柳青住的地方奔去。
    一见柳青,李郎中呵呵笑道“我找到了,我找到了,这本书真是一本怪书。看似普通,其则隐藏着天大的玄机。比如这一页,用大字记载的是一个极其普通,任何一本药书上都能找到的清热解毒的方子。下面用小字记载的内容,我原本以为只是对上面方子的详解,故而没太在意。昨夜仔细一看,竟都是与上面截然不同的方子。柳掌柜,你看这里,这里有一个方子,名曰祛瘟散,可能就是专门治瘟疫的。你看上面写道……季春行夏令,则民多疾疫。掌养万民之疾病,四时皆有疠疾……”
    李郎中细细地念完了一段晦涩难懂的医书文字。弄得柳青云里雾里一头雾水。看对方念得出神,出于礼貌,柳青又不好打断,只得忍着听完。
    趁着李郎中语顿之时,柳青赶紧插话,问道“李郎中,这药用过之后,会有什么效果,病人耐受得住吗?”
    李郎中点了点头,说道“这个书上也有详载。柳掌柜,你听这一段……开达膜原,辟秽化浊。主治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,先憎寒而后发热,继之但热而不憎寒,或昼夜发热,日晡益甚……”李郎中继续念起了天书,念得柳青感觉自己的脑袋上像套了一个金箍咒似的,随着师父口中念出的咒语,脑袋越来越疼。
    见对方喘息之机,柳青再次赶紧插话,说道“李郎中,配制这种祛瘟散需要的药材多吗?需什么名贵药材吗?”
    “哦,这个,让老朽看看。哦,找到了,在这里……知母二钱,厚朴、槟榔、芍药、黄芩各一钱,草果、甘草各五分……”李郎中又念叨了一大堆的药材名。然后说道“柳掌柜,要制祛瘟散需用的药材还真不少,不过,老朽看了一遍,基本上都是市面上常见的药材,很容易就可以买到,这个不用担心。只是,这药制作的工序复杂了些,揉,压,碾,蒸,烘,煎,多道工序一个不拉,道道都是要求极高。这药的主要作用是解肌清热,养营润燥。主瘟疫病后,阴枯血燥,表有余热者。药制成后为散记,每十剂称作副,一般瘟疫者,服用十剂也就是一副药即可痊愈。三钱为一剂,服药时,每服一剂,水一盏半,煎至一盏,热服,同时以衣被盖覆,汗出而愈。如此持续二日,体内恶毒可由经脉愈至表肌,进而从肌肤泄出。”
    李郎中的话柳青虽大多都不明白什么意思,但每十剂为一副,一副药可治愈的话柳青却是听得如雷贯耳。那日他去颐元初百草堂打听消息之时,店中柜上的小伙计就是这样叮嘱买药之人用药的。这个方子的用法和用量同颐元初百草堂所售神药的用法用量一样,十有八九是同一个方子。
    柳青强抑着内心的激动,问方肥道“咱们店中专门制药的小伙计找回来了吗?”
    方肥点了点头,说道“回来了,他们都住在城中,而且住得也不算远,昨个过晌时就都回来了。就连在前堂忙活的也回来了。
    “好,事不宜迟,说做就做。这样,我们这就回咱们的绿柳堂,李郎中,你安排众人立刻开始准备照方子制药。我和肥叔给你打下手,需要置买什么药材的,我们去置办,给店中的小伙计们说一声,工钱加三倍,连夜不停,就是彻夜不眠也得赶制出来。”
    夜深人静,千家万户的人们进入梦乡之时,位于苏州城繁华街市的绿柳堂后院之中,此时却是灯火通明,不大的一个院子中堆满了各式各样的药材,多种药材放在一起,浓浓的中药味交织混合,漂散开来,用五味杂陈四个字来概括这里简直是再恰当不过。
    这个院子虽然不大,却四周都是房屋,有点像明清时期北京的四合院。此时,院中人头攒动,或是一两个小伙计在院中分门别类拿取不同的药材往各个房里送,或是这屋的小伙计小心翼翼地捧着碾好的半成品快步穿过院落,送至另一间房中,准备进入下一道加工程序。几个屋子中,有的在碾药,将成形的中药碾平捣碎,或成片或成粉或成粒,大小不一,形状各异。
    绿柳堂干活儿的小伙计都是柳青在苏州城中新雇的,各个沉稳心细,做事一丝不苟。一共有十来位。他们同此刻正在钰山大营顶替官兵操练的年轻人不同。那些人只在绿柳堂顶着一个小伙计的名头,其实并不做工,更不懂如何选药采药和制药。那些年轻人只是柳青暗暗培养起来,用来对付梁家的私人武装力量。
    此时,这些在绿柳堂做活儿的小伙计们,有的在按着那本医书所言,正在蒸药,依着精准的火候,准确的时点,将生药材中的杂物慢慢逼出,去糟粕留精华。有的则在房中烘药,十几个泥砌的小火炉上各置一个小药炉,将蒸出的药物在这里慢慢烘干,烘制之中,各种药味升腾而起,充斥房屋的大小角落,这里颇有几分太上老君炼丹之地的意思。
    最后一道工序在李郎中这里,将各种近乎制成的药物按照书上所载的比例搀合在一起,最终成为一种颗粒状的散剂。这一道工序看似简单,其实最费心劳神,每一种药添加的比例必须精准,多一钱少一毫都可能使配制出的药失效。
    两天三夜不眠不休,第三日天亮之时,李郎中拿着几个药包,拭了下额头的汗水,对翘首期盼的柳青说道“柳掌柜,功夫不负有心人,传说中的神药终于让咱们制成了。”
    和柳青并肩而站的方肥未等柳青开口,抢先说道“那还愣着干什么,快,快给大小姐送过去,芸儿等着用药呢。”
    “慢!”柳青制止道“李郎中,这救命的药如何个用法,你可知道。”
    “知道。医书上写的清清楚楚,从辰时开始,每隔两个时辰用药一剂,每日五剂,只需两日,体内瘟疫之毒即可全部清除。”
    柳青说道“只需两日?好,先给我一副药,让我先吃两日试试看,如果没有什么毒副作用,就拿去让芸儿吃。”
    李郎中说道“这是为何?柳掌柜,你又没病,为何要吃一副药?”
    柳青坦然说道“这药刚制出来,尚未有人用过,是否管用先不说,就是是否有毒副作用我们都不知道。芸儿现在身子弱到了极点,绝对来不得一点儿差错的。”
    “不过……”李郎中摇了摇头,说道“柳掌柜,你可是我们这些人的领头人,多少人指着跟着你谋生吃饭呢,你可不能尝药试药。不如从店中寻一个小伙计,让他照例吃药,如果两天之后没什么不适,再让芸儿用药如何?”
    柳青摇头道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如果自已都不敢去尝试,别人又怎么敢呢。什么也不用说了,辰时已近,把药给我吧,让我先吃一副。”
    柳青带着李郎中他们配制出的一包祛瘟散回到房中,打开一看,厚厚的纸包里包裹着十小包药,每一包药都用土黄色的药纸包裹,圆圆的,鼓鼓的,好像一个个金元宝似的,十分讨人欢喜。
    柳青打开了一包,只见里面全是均匀的褐色的颗粒状的东西。柳青不禁自嘲地说道“李郎中说,这种药服用起来十分简单,直接用热水煎一会儿,然后服下去便可。”
    柳青不禁自嘲地说道“我该不会是把后世的板兰根颗粒给研制出来了吧。”
    柳青按时辰准时吃药,药吃下去不久,柳青就感到自己像个在沙漠之中行走多日的人似的,口干舌燥,急欲寻找水源。药书方子中言,服药之后,切匆遇生冷,柳青让人准备了许多热水,大碗大碗地喝,纵然如此,感觉身体像个沙漏,无论多少水进去,都会被渗走。就这样,柳青将自己关在房中,苦苦熬过了两日,这两日之中,他也记不清自己喝了多少热水,整个身子像置身于桑拿房中一样,汗流不止。除了流汗还是流汗。身体上下一直感觉有一股热流在涌动,好像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汗水往外涌出。除此之外,身体并没有什么别的不适,反而感觉精神舒爽了许多。”
    柳青确定,这药无毒,没有任何的问题。
    此时的芸儿已高烧多日,意识模糊,奄奄一息。方怡正为她的病情焦头烂额之时,柳青和方肥拿着药来了。
    方怡小心翼翼地喂服芸儿吃药。芸儿服下之后,果然大汗不止。女儿家的身子是不能随意让人看的,房中除了方怡外,还有店中的两个小丫鬟帮着侍候,柳青同方肥还有李郎中守在门外,等待消息。
    两天一夜虽然只是短短的一瞬,但对柳青而言,却度日如年,虽然知道那药没有什么副作用,但心中依旧惴惴不安。因为,芸儿的确是病得太久太久了。她虚弱的身子不知能不能耐受得住这如狼似虎的猛药。
    两日后,疲惫不堪的方恰从房中带出了好消息,芸儿身上的高烧退下去了,呼吸也均匀了许多。这两日,她们三人轮番地喂芸儿热水,一勺一勺地,不知喂了多少勺,直喂得腰酸背痛,胳脯酸麻。
    方怡吁了一口气,说道“这是什么药啊。弄得芸儿都快成一个汗人儿了。还用几层棉被厚厚覆盖,你从哪儿弄来的野方子,自始至终透着邪乎。”
    李郎中听了方怡的话,又背起了药书,说道“大小姐,此药方以知母、厚朴、党参、生黄芪、紫丹参为君药,扶正相合,调和气血。党参味甘,性平,归脾、肺经,具有补脾肺气、补血、生津的功效。生黄芪味甘,性温,具有健脾补中、升阳举陷、益卫固表、托毒生肌的功效。丹参味苦,归心、心包、肝经,具有活血调经、祛瘀止痛、除烦安神……多药合一故有清热解毒、消肿散结、疏散风热的功效。同时,配用冬桑叶、麦门冬、生甘草为佐药,清肺润燥、平抑肝阳、清肝明目……”
    --